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| 青春绽放在三峡之巅——记西部计划志愿者张湘怡的基层服务之路_政策_救助_老人

在长江三峡的巍峨群山间,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的青石板路上,总能看到一个扎着马尾、背着文件袋的年轻身影穿梭于街巷与村落之间。她是2024届大学毕业生张湘怡——一个放弃城市繁华、毅然投身西部计划的“00”后女孩。从繁华都市到巴渝深山,从青涩学子到基层“政策通”,她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真心温暖民心,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 “政策落地处,就是民生温度计” 初到兴隆镇民政办,面对特困申报、大病救助等专业政策文件,张湘怡坦言自己像在“读天书”。直到她第一次跟随前辈走进特困家庭——推开周...


在长江三峡的巍峨群山间,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的青石板路上,总能看到一个扎着马尾、背着文件袋的年轻身影穿梭于街巷与村落之间。她是2024届大学毕业生张湘怡——一个放弃城市繁华、毅然投身西部计划的“00”后女孩。从繁华都市到巴渝深山,从青涩学子到基层“政策通”,她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真心温暖民心,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

“政策落地处,就是民生温度计”

初到兴隆镇民政办,面对特困申报、大病救助等专业政策文件,张湘怡坦言自己像在“读天书”。直到她第一次跟随前辈走进特困家庭——推开周大爷斑驳的土坯房门,她看到墙角堆积的药瓶、霉渍斑驳的被褥,以及老人龟裂手掌上纵横的纹路……这所有一切都将政策文本转化为具象的生命图景。她突然领悟:每份申请材料都是困难群众的希望,惠民政策落地的精准度直接关联着困难群体的生存底线。自此,她白天努力研读政策条款、跨部门请教同事前辈,深夜则对照走访案例建立台账,将繁复的救助程序梳理成通俗易懂的“服务指南”。

展开剩余68%

在基层走访中,张湘怡采用“三步核查法”:通过系统数据筛查排除重复申报,邻里走访核实家庭实情,入户调查拍摄影像佐证。曾有村民质疑她“年纪轻轻懂什么”,她就用政策解读视频耐心为他们逐一讲解。短短半年,45户困难家庭在她的努力下获得救助金,16位特困老人领到了“救命存折”。

“每月‘走亲戚’,走心更走情”

张湘怡还是5户 “两类群体” (低收入脱贫户和未消除风险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)的结对帮扶人。她为帮扶对象们普及就业创业补贴政策,并协助他们填写相关资料。针对视力不好的范阿姨,她在电话联系后便为其提供“上门”帮扶服务;针对常年在外务工的陈叔叔,她便在下班后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,为其讲解政策内容并指导他填写相关资料。

“城乡差距不是数字,是攥在手心的责任”

在基层服务的这一年时光里,张湘怡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许许多多触动人心的画面:用木板搭成的“书桌”、装着十几种药的塑料袋、因尘肺病佝偻的背影……这些画面促使她发起微光行动志愿服务。志愿者不再是“观察者”,而是将民生痛点转化为“待办事宜”的“工作者”。

如今的张湘怡早已褪去了学生气,成为村民口中的“小张干部”。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留在这里时,她说:“在这里,我找到了比薪资更珍贵的东西——当重病患者握着救助金流泪时,当特困老人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放下时,我真正懂得了青春的价值。”这个生于湖南的湘妹子,将湖湘儿女的赤子之心,化作滋润夔门山乡的甘霖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。

供 稿丨 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

发布于:北京市

相关资讯